五.
现象:
1、出搅拌机的混凝土在5-10分钟失去流动性,发硬;
2、半小时内完全失去流动性勉强成型年度拆模后发现大量蜂窝麻面; 3硬经后强度低。
原因:
1、还原糖和多元醇对二水石膏及氟石膏的溶解度不同。还原糖和多元醇会大大降低硬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使溶液中可溶性SO3量不足,不能生成足够的钙矾石来抑制C3A的水化。而C3A的急速早期水化就产生了混凝土(水泥净浆更是如此)的假凝现象。如果C3A的含量在水泥中很低,假凝现象不会发生。
用硬石膏或氟石膏作水泥调凝剂,或者磨制水泥时局部温度高使部分天然石膏脱水成半水石膏或无水石膏,均会使水泥在掺入还原糖和多元醇后发生假凝。在水泥净浆中,假凝在10分钟内产生,并使水泥在15后变硬,使用氟石膏时变硬更快。
2、三乙醇胺用量超标,致初凝过短; 3水泥初凝不合格; 4拌合温度过高; 5速凝剂掺量过大。
对策:
1、对于常产生假凝的水泥,可以试用羟基羧酸盐,醚类和二甘醇等缓凝剂,此类缓凝剂不会引发硬石膏等溶解度降低,相反会使其增高(氟石膏除外);
2、采用先加水拌合混凝土料,稍后过1-2分钟再加入缓凝剂的措施,可以避免假凝的发生。
3、更换复合外加剂品种或要求生产厂家调整组分;
4、掺入水泥用量1-2%的无水硫酸钠;
5、更换水泥品种或批号;
6、降低拌合水温;
7、已经成型的混凝土加强潮湿养护至14天。
六.
现象:
1、拌合物发黏,手工翻拌困难;
2、拌合物抓铁板,地面和吊斗,铲起后接触面发干。
原因:
1、高效减水剂过量;
2、引气性严重不足;
3、水泥用量过高。
对策:
1、降低高效减水剂用量;
2、用二种单一组分高效复合掺用;
3、加适量引气剂;
4、加粉煤灰或矿粉,降低水泥用量。
七.
现象:
1、坍落度试验时中心有骨料堆积,边缘有水折出;
2、运输中表面只见水层,尤其用翻斗车、手推车时明显;
3、成型后表面析出水层。
原因:
1、坍落度大,配比砂率偏低;
2、水泥用量少;
3、未使用减水剂或品种不宜;
4、掺缓凝剂尤其羧酸盐、磷酸盐或糖类过量;
5、加水过多或二次加水。
对策:
1、调整配合比,加大砂率和水泥用量;
2、适当减少粉煤灰等掺合料量;
3、加大或调整减水剂用量,减少水量;
4、调换缓凝剂为缓凝减水剂;
5、使用增稠剂。